蒙山网

标题: 地名故事|大教岭与南炮台背后的故事,你知道吗?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蒙山网小编01    时间: 2024-4-29 09:08
标题: 地名故事|大教岭与南炮台背后的故事,你知道吗?
地名故事
大教岭与南炮台

作者:刁光全

大教岭,位于县城东面,古代名为天马山。清嘉庆十七年(1812年)版《永安州志·山川》记载:“天马山在城南半里。”因山形又如仰天狮子,当地又称为狮子头。


大教岭 刁光全摄

明成化十三年(1477年)置永安州后,管辖的军队增多,原立山教场已不够使用,在城东岭坪另建教场。新教场宽约八十余亩,为操练一州兵马及举行庆典的场所,又称为跑马场。在教场北端设演武厅及点将台,东平里治亦设在大教场演武厅旁。因新建的教场比立山教场宽大,称为大教场,原立山教场称为小教场。

建大教场后,天马山因靠近大教场,改名大教岭,为州署所属官地,规定供贫民及无地者死后埋葬的义地。因义地属于官府所设,故又称为官地。岭下北面百姓设立的社亦得名大教社,教场东面的村庄也得名教场村,后逐渐以“教场”的谐音转称为高场。


大教岭下的大教社 刁光全摄

天马山改名大教岭后,因地势高,为州城东南面制高点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清咸丰元年闰八月(1851年9月),太平军占领永安州城后,在大教岭上设炮台存放武器物资驻兵防守,称为南炮台,由南王冯云山派兵防守。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《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》第二册记载:“二十四日,东路之勇由红泥岭行近永安州城之大教岭,遥见岭上有贼炮台……内有四间屯谷千余石,一间藏盐五六百斤。”

咸丰二年二月十六日(1851年4月5日),太平军撤离永安州城后, 大教岭上的炮台及营房被清军拆毁。咸丰七年后天地会张高友军占领永安州城期间,复在大教岭设炮台据点。


在大教场建的县糖厂 蒙山网照片

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设东操场后,大教场逐渐荒弃,逐渐开垦为耕地。民国三十三年冬,日军侵入蒙山前夕,县自卫队在大教岭及鳌山设据点,直至县城沦陷才撤出阵地,今存战壕等遗迹。

1958年,在原大教场中部建农业中学,1968年农业中学停办。1973年,农业中学教室改设文平大队办公室。1976年建县糖厂,原教场作为建设厂房用地。


来源:县民政局供稿





欢迎光临 蒙山网 (https://mengshanwang.cn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