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山网

标题: 地名故事|三母村背后的故事,你知道吗?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蒙山网小编01    时间: 2022-9-19 09:28
标题: 地名故事|三母村背后的故事,你知道吗?
地名故事

三母村
作者:刁光全

三母村位于蒙山县城中文街通文桥头靠近东江街巷,明代前原为荒地。明成化十三年(1477年),建成州城置永安州后,在永定门外设南门圩,圩南面逐渐形成村庄,初时只有十八户人居住,得名十八弄。后州城不断扩大,居民户增多,形成一条从州城东城角直通立礼街(今中文街)的小巷。

清光绪二十二年(1896年)夏,永安州一带因发生大旱灾,知州江鉴放米出关牟取暴利,致使米价飞涨,街市上无米出售,不少居民被迫卖儿卖女,有的饿死街头,有的流落外乡乞讨度日。每天都有大批饥民涌到州衙前,要求州官开仓放粮救济百姓,但都被衙役拦在州衙大门前,有的还受到衙役无理殴打。

当时,十八弄居住着蒙馆晚姐、姚小春和潘亚娇等三位妇女。有一天,三人到街上买不到米,得知是因为州官放米出关造成的,也想到州衙质问州官。三人来到州衙前,看到衙役拦住饥民,还动手打人,就推开衙役,带领饥民冲进州衙。


中文街三母村 刁光全摄

知州江鉴正在州署大堂上办公,蒙馆晚姐领头冲上去,一把将江鉴从公案上拖下来按倒在地,骑在江鉴的脖子上。姚小春和潘亚娇冲上前,拿起州署大堂两边审案时衙役用来打案犯的板子,一边打江鉴的屁股一边问:“谁叫你放米出关的,这回认识老娘了吧?”

江鉴被打,只好认错,说:“认识了,认识了。”潘亚娇又问:“这回还敢不敢放米出关?”江鉴连忙说:“不敢了,不敢了。”

蒙馆晚姐见州官认错,就放开他,再脱下他头上的官帽用脚跨过去,然后戴回江鉴的头上,这才带着饥民离开州衙。

江鉴被三位妇女痛打,又看到一大群饥民涌进州衙,怕激成民变,只好下令开仓放粮救灾,街上始有米上市,民众得以渡过饥荒。

江鉴被三位妇女痛打,又被蒙馆晚姐脱下头上的官帽用脚跨过去,认为这是斯文受辱,大大有损州官的尊严,下令将州城东面鳌山上的文笔炸倒。然后命令捕快到十八弄将蒙馆晚姐、姚小春和潘亚娇三位妇女抓进州署大堂审问报复。审问后将三位妇女押到立礼街学宫塘基,关进木笼处以站刑,直到站笼至死,学宫塘基从此得名“站人塘基”。

蒙馆晚姐、姚小春和潘亚娇三位妇女的绰号分别叫豹母、老鼠母和芋头母,人们为纪念她们痛打州官后开仓放粮救出一州百姓,以三位妇女的绰号都带有一个“母”字,将十八弄改名为“三母村”。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,苏元春捐资重建鳌山文笔。

光绪二十五年苏元春重建的鳌山文笔 档案图片

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,为纪念孙中山,立礼街改名中山街,三母村属中山街管辖,南部街巷设为卖猪花的猪仔行。1950年10月,中山街改名中文街,三母村属中文街,但人们至今仍习惯称为三母村。

1993年版《蒙山县志·自然灾害》记载的“二十二年(1896年)夏旱,永安州民饿死及卖儿卖女甚多,饥民聚众抢劫官府”,即“三位妇女打州官” 这段史事,当时又称为“打衙门”。


来源:县民政局供稿





欢迎光临 蒙山网 (https://mengshanwang.cn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